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“神经末梢”,是联系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成效,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和人民群众的福祉。让基层干部“有干头、有奔头、有想头”,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持续用力、久久为功。各级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,拿出切实举措,真正重视基层、关心基层、支持基层,充分激发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为他们扎根基层、奉献基层、建功基层创造更好条件。
减负松绑、赋能增效,让基层干部“有干头”。“干头”源于干事创业的平台和空间,源于工作本身的价值感和成就感。要让基层干部有干头,首要的是把他们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,为他们创造能够心无旁骛、施展才干的环境。要做精“减法”,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,坚决剥离基层不该承担、也承担不了的考核事项,精简会议文件,真正为基层干部松绑卸压,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群众、解决实际问题。要做优“加法”,推动资源力量下沉,赋予基层更多自主权,特别是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更坚实的保障,确保基层“有事能办、有权管事”。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,提升基层干部应对复杂局面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让他们在面对难题时“有方法、有底气”。
畅通渠道、明晰路径,让基层干部“有奔头”。“奔头”关乎职业发展的预期和前景,关乎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认可。要让基层干部有奔头,就必须打破成长的“天花板”,拓宽晋升渠道。要树立鲜明用人导向,注重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困难的地方发现、培养、使用干部,破除论资排辈、平衡照顾等观念,真正让那些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、有舞台。要拓宽职业发展空间,探索跨地区、跨部门、跨条块的交流任职机制,畅通基层干部职级晋升通道,让“老黄牛”型干部也有盼头。丰富干部阅历。要健全考核评价机制,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实绩、民生改善、群众满意度等的考核,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、培养教育、管理监督、激励约束等结合起来,让干部看到“干好干坏不一样”。
强化引领、筑牢信念,让基层干部“有想头”。“想头”是思想上的追求和精神上的寄托,是超越物质利益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认同。这是激励基层干部持之以恒、奋斗不息的根本动力。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,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,引导基层干部深刻领悟其中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,不断筑牢信仰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、把稳思想之舵。要践行党的根本宗旨,教育引导基层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,带着深厚感情做群众工作,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践行初心使命,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升华。要大力选树和宣传基层先进典型,讲好新时代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感人故事,在全社会营造理解、尊重、关爱基层干部的浓厚氛围,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、归属感和获得感。(贾燕菊)
免责声明: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雄安财经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“来源:雄安财经网”和作者姓名。 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雄安财经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。 3、雄安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;用户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与雄安财经网无关。4、雄安财经网友情提示: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!